報紙的故事PPT課件是为语文教师制作的一套PPT教学课件,该课件完全符合语文教师的授课需求,可以直接拿来进行授课,不仅可以缩减教师制作课件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需要的朋友赶紧来欧普軟件园下载吧!

報紙的故事課文內容
1935年春季,我失業居家。在外面讀書看報慣了,忽然想訂一份報紙看看。這在當時確實近于一種幻想,因爲我的村莊,非常小又非常偏僻,文化教育也很落後。例如,村裏雖然有一所小學校,曆來就沒有想到訂一份報紙,村公所就更談不上了。而且,我想要訂的還不是一種小報,是想要訂一份大報,當時有名的《大公報》。這種報紙,我們的縣城,是否有人訂閱,我不敢斷言,但我敢說,我們這個區,即子文鎮上是沒人訂閱的。
我在北京住過,在保定學習過,都是看的《大公報》。現在我失業了,住在一個小村莊,我還想看這份報紙。我認爲這是一份嚴肅的報紙,是一些有學問的、有事業心的、有責任感的人編輯的報紙。至于當時也是北方出版的報紙,例如《庸報》等,都是些不學無術的失意的政客們辦的,我是不屑一顧的。
我認爲《大公報》上的文章好。它的社論是有名的,我在中學時,老師經常選來給我們當課文講。通訊也好,還有趙望雲的風俗畫。最吸引我的還是它的副刊,它有一個文藝副刊,是沈從文編輯的,經常刊載青年作家的小說和散文。還有“小公園”,還有藝術副刊。
說實在的,我是想在失業之時,給《大公報》投稿,而投了稿子去,又看不到報紙,這是使人苦惱的。因此,我異想天開地想訂一份《大公報》。
我首先把這個意圖和我結婚不久的妻子說了說。以下是我們的對話實錄:
“我想訂份報紙。”
“訂那個幹什麽?”
“我在家裏閑著很悶,想看看報。”
“你去訂吧。”
“我沒有錢。”
“要多少錢?”
“訂一月,要三塊錢。”
“啊!”
“你能不能借給我三塊錢?”
“你花錢應該向咱爹去要,我哪裏來的錢?”
談話就這樣中斷了。這很難說是愉快,還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說了。因爲我的自尊心確實受了一點損傷。是啊,我失業在家裏待著,這證明書就是已經白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裏種地過日子吧,還要訂報。特別是最後一句:“我哪裏來的錢?”這對于作爲男子漢大丈夫的我,確實是千鈞之重的責難之詞!
其實,我知道她還是有些錢的,作個最保守的估計,可能有十五元錢。當然她這十五元錢,也是來之不易的。是在我們結婚的大喜之日,她的“拜錢”。每個長輩,賞給她一元錢,或者幾毛錢,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計算一下,十五元錢,她一共要起來跪下,跪下起來多少次啊。
她把這些錢,包在一個紅布小包裏,放在立櫃頂上的陪嫁大箱裏,箱子落了鎖。每年春節閑暇的時候,她就取出來,在手裏數一數,然後再包好放進去。
在妻子面前碰了釘子,我只好硬著頭皮去向父親要,父親沈吟了一下說:“訂一份《小實報》不行嗎?”
我對書籍、報章,欣賞的起點很高,向來是取法乎上的。《小實報》是北平出版的一種低級市民小報,屬于我不屑一顧之類。我沒有說話,就退出來了。
父親還是愛子心切,晚上看見我,就說:“願意訂就訂一個月看看吧,集上多粜一鬥麥子也就是了。長了可訂不起。”
在鎮上集日那天,父親給了我三塊錢,我轉手交給郵政代辦所,彙到天津去。同時還寄去兩篇稿子。我原以爲報紙也像取信一樣,要走三裏路去自取。過了不久,居然有一個專人,騎著自行車來給我送報了,這三塊錢花得真是氣派。他每隔三天,就騎著車子,從縣城來到這個小村,然後又通過彎彎曲曲的,兩旁都是黃土圍牆的小胡同,送到我家那個堆滿柴草農具的小院,把報紙交到我的手裏,上下打量我兩眼,就轉身騎上車走了。
我坐在柴草上,讀著報紙。先讀社論,然後是通訊、地方版、國際版、副刊,甚至廣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讀過以後,才珍重地把報紙疊好,放到屋裏去。
我的妻子好像是因爲沒有借給我錢,有些過意不去,對于報紙一事,從來也不聞不問。只有一次,她帶著略有嘲弄的神情,問道:“有了嗎?”
“有了什麽?”
“你寫的那個。”
“還沒有。”我說。其實我知道,她從心裏是斷定不會有的。
直到一個月的報紙看完,我的稿子也沒有登出來,證實了她的想法。
這一年夏天雨水大,我們住的屋子,結婚時裱糊過的頂棚、壁紙,都脫落了。別人家,都是到集上去買舊報紙,重新糊一下。那時日本侵略中國,無微不至,他們的報紙,如《朝日新聞》、《讀賣新聞》,都傾銷到這偏僻的鄉村來了。妻子和我商議,我們是不是也把屋子糊一下,就用我那些報紙,她說:“你已經看過好多遍了,老看還有什麽意思?這樣我們就可以省下數塊錢,你訂報的錢,也算沒有白花。”
我聽她講的很有道理,我們就開始裱糊房屋了,因爲這是我們的幸福的窩巢呀。妻刷漿糊我糊牆。我把報紙按日期排列起來,把有社論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登著廣告的糊在頂棚上。
這樣,在天氣晴朗,或是下雨刮風不能出門的日子裏,我就可以脫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臥,或立或坐,重新閱讀我所喜愛的文章了。
報紙的故事PPT課件预览








報紙的故事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識字能力,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能夠在初讀基礎上,捕捉關鍵信息,了解文章內容版塊,較爲准確全面地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並進行簡潔的概括和複述,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于文本的重點語句能夠通過多種方法理解含義,賞析表達方法和效果,能夠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解決問題,敢于發表自己的個性化見解。
二、教材分析
《報紙的故事》是北師大版語文第十一冊第五單元“往事”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作者孫犁失業在家時看大公報的故事。文章內容線索清晰,按照想訂報、訂報、看報的邏輯順序記敘了這件往事。文中的心理描寫、對話描寫都很有特色,尤其是對作者看報的細節描寫展現到位,將一個愛讀報的文藝青年形象展現得很到位,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社會和家庭生活現狀,很有意義。
三、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不學無術、不屑一顧、異想天開、千鈞之重、責難之詞、取法乎上、一字不漏、無微不至”等詞語的含義。
2、結合作者對大公報的評論,練習信息提取,理出作者想訂主要原因。
3、在初讀的基礎上把握文章脈絡,理出線索,並在此基礎上概括主要內容。
4、結合理解文本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看報的心情,品味語言,了解寫法。
5、結合作者的故事,了解文中所描寫的時代特色,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
研讀文本,了解人物故事情節,結合重點語句體會作者對讀報的喜愛。
五、教學難點
體會不同語言表達方式的表達效果,能夠賞析並敘述。
六、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
七、學習准備:
自讀課文,認識生字新詞。
八、教學過程
(一)直入課題,引導質疑:
今天我們來閱讀一篇著名作家孫犁所寫的文章,題目叫做《報紙的故事》。(板書課題)
看到題目,每一個讀者都想知道——作者和報紙之間發生怎樣的故事?
那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質疑導課,直接將學生的學習指向文本內容,進而開展有目的的閱讀。】
(二)自主閱讀,合作交流,引導提升:
1、自讀課文,標注段號,圈畫課文中你認爲重要的詞語或者不理解的詞語,看看圍繞報紙,作者寫了哪些情節。
2、交流成果:
(1)提出自己發現的關鍵詞:
教師結合學生發言板書,重點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理解並積累重點詞,去除閱讀感悟障礙。】
(2)課文內容:如果讓你在報紙前面加一個詞代表不同的情節,你會加什麽詞?
出示填空:( )报纸,结合学生填空,理清故事情节。
能具體劃分出不同的起始段落嗎?(結合學生發言,明晰課文層次。)
指導學生結合板書上的文本線索,補充基本要素和作者情感,嘗試概括主要內容。
[本文講的是1935年春季(時間),作者失業在家(人物),想看《大公報》(起因),在找妻子和父親借錢之後終于成功訂報,每次都認真閱讀(經過),糊牆以後仍會重新閱讀(結果),表達了作者對讀書看報和文學創作的喜愛。(主旨)]
【設計意圖:用提取關鍵詞的方式,理清文章脈絡,爲概括主要內容搭建支架。】
3、細讀文本:
(1)閱讀“想訂報”部分,練習信息提取:
①自讀1-4自然段,標注出作者想訂《大公報》的原因,標注序號。
②指名交流,結合學生發言板書,引導全面總結:
讀書看報慣了,《大公報》是一份嚴肅的報紙,上面的文章好,想看到自己的文章發表。
(2)閱讀“訂報”部分:
①訂報分爲幾部分?
分別是“向妻子借錢”“向父親借錢”。
②作者是怎麽寫向妻子借錢這一情節的?(語言描寫)
“對話實錄”讀起來感覺如何?(體會語言的簡潔,妻子對訂報的不支持和冷淡。)
除了對話還寫了哪些內容?(心理描寫)
作者覺得傷自尊了!妻子的反問是對身爲男子漢大丈夫的作者千鈞之重的責難之詞。弦外之音是——你身爲一家之主不掙錢養家,還讓我來出錢給你訂報。
對于妻子的冷淡,作者理解嗎?這一部分采用的敘述手法叫作“插敘”,了解了“錢”背後的故事,才能體會妻子的錢得來不易,倍加珍惜。
(3)閱讀“讀報部分”:
①自主閱讀,找出最能體現作者讀報心情的句子,找出關鍵詞,體會作者的感受。
②組織交流:
“先讀社論,然後是通訊、地方版、國際版、副刊,甚至廣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讀過之後,才珍重地把報紙疊好,放到屋裏去。”
(一步一步去讀,一字不漏地讀,讀完都很珍惜。)
“我把報紙按日期排起來,把有社論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登廣告的糊在頂棚上。”
(細心對待報紙。)
“在天氣晴朗,或是下雨刮風不能出門的日子裏,我就可以脫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臥,或立或坐,重新閱讀我所喜愛的文章了。”
(喜愛閱讀,非常惬意。)
③提出問題,在看報之前有一段寫了“送報”的過程,有何特別之處?
爲什麽要寫作者家的環境?爲什麽要寫送報人對我的“大量”?
(體現家庭的窮困,訂報的不易,在別人看來都看很驚奇。)
【設計意圖:關注不同版塊內容的寫法,體會不同內容和寫法的表達效果,學習寫作。】
(三)總結拓展:
1、作者記錄分享了他青年時和報紙的故事,我們作爲讀者收獲了什麽?
(了解了作者那個時代的生活,體會到了作者對讀書的喜愛。如此貧困尚且不忘閱讀、寫作,對生活懷有積極的向往。)
2、正因爲如此,孫犁最終成爲了一名作家,1947年開始發表小說《荷花澱》,有人評論他的作品是“淡雅疏朗的詩情畫意與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的完美結合”。也許,只有在精神極度匮乏的艱難時期不忘追逐文學夢想,堅持追求詩意人生,才讓他走到了最後。六年級下冊書上大家還會讀到孫犁的文章《采蒲台的葦》,期待我們再一次的文學之旅!
【設計意圖:升華主題,拓展認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板书设计: 报纸的故事
想訂
借钱订 报纸(文学梦想,诗意人生)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