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ppt课件是根据语文课文《世说新语两则》制作的一套PPT教学课件,该课件可以直接拿来进行授课使用,不仅缩减了自己制作课件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使用该课件进行授课,也让学生更加容易学习和理解这一课文,需要的朋友赶紧来欧普軟件园下载吧!

世說新語兩則ppt課件預覽








世說新語兩則原文及翻譯
《咏雪》 原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比不上柳絮乘风飘起”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遊戲。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世說新語兩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課前准備
【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學習《詠雪》
一、導入:學生課前三分鍾朗讀描寫雪花的句子。
二、誦讀、複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一)學生誦讀,教師點撥優劣。
(二)學生讀注釋,注意古今異義,了解作者,說出課文的大意。(完成第一和第四題)
1、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漢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學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自幼才華出衆,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之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爲嗣,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劉義慶是劉宋武帝的堂侄,在諸王中頗爲出色,十分被看重。
2、《詠雪》譯文:
《詠雪》是一則千古佳話,表現了女才子謝道韫傑出的詩歌才華、對事物細致的觀察和具有靈活想象力。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們談論詩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麽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韫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那個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三)問題導學:(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1、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容?
文章第一句“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第一句交代了詠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相當多。
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爲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族裏,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衆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全都說到了。
2、.“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營造了一種和睦、輕松、快樂、融洽的氣氛。
3.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麽不同?
"兒女"的古意是:子侄輩的年輕一代;今天的意思是:兒子和女兒的合稱,與父母的關系是被生養關系。
4.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韫的身份,有什麽用意?
魏晉時極爲看重人的出身門第,對于高門大族,特別是王謝兩家,最爲高貴.謝道韫既是謝家女,又嫁與王家爲妻,自然更爲高貴。
5.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
叔父出韻起題,侄子即爲唱和,正見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論,“撒鹽空中”亦不失爲一種比方,雪,以其粉白晶瑩飄散而下,謝朗就近取譬,用撤鹽空中擬之,雖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聰穎的妹妹並不迷信兄長的才名。她覺得,以鹽擬雪固然不錯,但沒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隨風飄舞,紛紛揚揚,無邊無際的根本特征。于是,針對兄長的原句,她作了大膽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風起。”柳絮,作爲春時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風而起,飄忽無根,滿天飛舞的特征。
《柳花賦》曾形容:“揚零花而雪飛,或風回而遊薄,或霧亂而飙零,野淨穢而同降,物均色而齊明。”謝道韫將此來比擬北風吹起漫天飛雪,堪稱契合無間。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點明當時的“雪驟”之景,而“因風起”更指出它隨風飄舞,漫無邊際的自然特點。由此較之,雪花柳絮,可謂是異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鹽空中”的比方,則未免有局促見肘之诮了。這次聯句,遂傳爲一時佳話,謝道韫從此也贏得了“詠絮才”的美名。後來南朝梁劉孝綽寫過一首《對雪詩》,其中有“桂華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讵比鹹池曲,飄飖千裏飛”。也許是受到謝道韫的啓發。
6、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李白《北風行》
(四)反複誦讀課文,爭取熟讀。
三、布置作業:
1、完成課後各題中含《詠雪》的題目。2、筆頭翻譯全文,記住注解中的實詞與虛詞的意思。3、查找古代兒童智慧故事一到兩則。
第二教時:教學《陳太丘與友期行》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課前三分鍾:學生介紹古代兒童智慧故事。
二、誦讀課文,讀出文章大意來。教師點評。
三、 导入:(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渐地引入课文)
1、“誠信”和“禮貌”是我們在生活中常提及的兩個詞,是否有同學能結合自己的生活談談你對它們的認識理解呢?
2、總結學生發言,由此導入新課:
是的,幾千年來“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不斷地熏陶著我們。老祖宗們反複地告誡我們,誠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得誠實無妄、信守諾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們必須講誠信。
當然在爲人處世中,我們還得講禮貌,因爲這樣更能使自己受到別人的尊重,爲自己迎得別人的信任。還記得歌德曾說過的話嗎?——“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禮貌待人對于個人來講是一個人內在美的體現,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接下來,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與“信”“禮”相關的文言文。
四、口头表达活动: 那么,谁能讲讲这则小故事?(讲故事,不是翻译)(教师进行评价 )
五、再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放錄音(或師範讀)。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師正音,辨形。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3遍,爭取讀熟。
4、教師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並糾正閱讀中出現的問題。
六、疏通文意
1、生譯爲主,師提示重點詞、句。(放幻燈片)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 過:超過。顧:回頭看。 委:丟下、抛棄。
2、〈1〉、小組成員結合課文注譯進行翻譯,並把不理解的詞句勾畫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師生共同明確這則短文的重點詞句,並識記。
七、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師預先准備,與學生的質疑相結合。
〈1〉友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假如你是陳太丘,你會怎麽做?
(可以選擇陳太丘那樣“舍去”,因爲友人不守時,也可以選擇再等等或打電話問明情況,表現你的態度)。
〈2〉哪些言行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當父母問年僅七歲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簡單的回答“已去”,而是詳細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當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與人其行,相委而去”時。元方義正嚴辭地進行駁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些都表現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爲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爲什麽? (如答失禮,理由可參考:元方批評友人無理,自己更應做到有禮——友人已經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是有錯,也應以禮待之。如答不失禮,理由可參考:友人失約在先,是無信;友人罵元方之父,是無禮;對七歲的孩子不應求全責備)
〈4〉假如第二天陳太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麽?(開放性試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針對上述問題及質疑采用多形式解答:問題1、2由小組內成員自行討論解答:問題3、4、5、師指導生解答。
六、 美文共赏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說新語》。《陳太丘與友期行》進行比較閱讀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甯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七、一文一詩活動:
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之習乎?——孔子(讓學生識記)
八、小結,比較兩篇文章在內容上的異同:
《詠雪》描寫了人物群像,側重表現了謝道韫的文采。都與孩子有關。《》主要描寫了元方,側重表現了元方的懂禮識儀,聰明剛正。
九、布置作業
課本劇表演活動:課外小組成員根據《期行》的內容,適當分配角色,自編台詞,編排課本劇。(目的:深入體會文章主旨,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附 板书设计
陳太丘:與友其行、期日中,過中不至,舍去 (守時)
期 友人:過中不至 (無信) 守時
行 對子罵父 (無禮) 守信
元方:怒斥友人,有理有據
主題思想:通過陳大丘與友期行的故事,說明了“守時”、“守信”、“有禮”的重要性。
六、教師小結及作業的布置。
作業:複習記憶注釋,完成練習。
板書設計(略,見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