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ppt課件是根據《馬說》一文制作的PPT教學課件,該課件一共有三個,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使用,也可以將這三個課件進行編輯整合使用,可以極大地提高自己制作課件的效率,非常方便,需要的朋友趕緊來本站下載吧!

馬說原文及翻譯
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zhǐ)辱于奴隸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間,不以千裏稱也。
馬之千裏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dàn,古音爲shí)。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裏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
世界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裏馬。千裏馬經常有,但伯樂不是經常有。因而即使有了千裏馬,也只是屈辱地被埋沒在平凡馬夫的手裏,和普通馬一同死在馬廄裏,不能以千裏馬的名聲讓世人了解。
能日行千裏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飼養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裏把它當普通馬來喂養。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裏的才能,但因吃不飽,而力不足,才能和優點不能顯現出來,想要和平常馬一樣尚且辦不到,怎麽能夠要求它日行千裏呢?
不用駕馭千裏馬的正確方法來駕馭它,沒有按照千裏馬的食量來喂飽它從而發揮它的才能,不能明白它鳴叫的意思,拿起馬鞭面對千裏馬說:“天下沒有千裏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裏馬嗎?恐怕是不識千裏馬吧!
馬說ppt課件預覽








馬說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马说》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一单元是本册书中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包括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古诗词。四篇文言文分别为:《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订鬼》《马说》,五首古诗词分别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滁州西涧》《约客》《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本单元的诗文都是中国古代名家的名篇。教材入选此单元,意在让学生学习经典,培养古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根据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理解基本内容”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我基本上可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1、 朗读课文,读准停顿及重音,读出语气,并熟读成诵。
2、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能说出文章大意及重要文言词语的准确含义。
3、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教师点拨,能够说出本文的深层含义,并能体会作者的感情。
《馬說》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裏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文中充溢著作者的憤懑之情。文章提示了當時人才被埋沒的弊端,在今天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目標
1、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的幫助下,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出《馬說》的內容大意。
2、能清晰、流利地背誦出《馬說》。
3、在反複誦讀中,對老師或同學提出的疑難問題,能發表自己的看法,並給出合理的解釋。
4、通過自主研讀,結合老師的補充材料,能說出《馬說》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
三、學情分析與教學策略
初三年一班共有學生60人,人數比較多,男女各半。整體而言,班級明顯不夠活躍。但分析問題條理全面的大有人在,文言朗讀節奏感比較強也大有人在。所以,在教學《馬說》時,可有針對性地發揮學生的特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爭取能讓更多的學生喜歡學習文言文。大部分學生,上課時一般能按照教師設計的教學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紀律性較強,組織課堂較爲輕松。
在學習《馬說》之前,學生已經學過“說”這種文體,比如《愛蓮說》《捕蛇者說》。所以學生對于如何在文中發掘作者在其中所寄托的情感,並不是毫無頭緒的。再者,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文言語感,而且也積累了一些文言常用詞語的用法。這篇文章可讀性強,文字也不算很深,所以要讓學生基本上理解本文的大意並不難。學生可以借助課下注釋和手頭的工具書,自主解決,只需要教師指導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但學生受生活閱曆和接受能力的限制,難以完全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基于這種情況,本節課以朗讀爲主,讓學生能夠熟讀成誦,對于內容則可不過份深入。
此外,因爲《馬說》創作的時間距離今天已經很久遠,教學需要通過補充課外有關的史實資料、作者的生平資料,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本文的作者、了解本文的創作背景,從而更好地發掘《馬說》背後所蘊含的作者的微妙的情感。
四、教學准備
1、利用早讀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特別是班級幾位參加過朗誦比賽的同學。
2、讓學生自主搜集有關韓愈的文學常識、生平經曆及當時的曆史背景。
3、讓學生自行安排課外時間背誦全文。
五、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課
1、全體學生先默讀兩遍附文《骥遇伯樂》,然後大聲朗讀三遍,注意節奏。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伯樂和千裏馬的故事。
(設計說明:首先,用小故事引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次,通過多遍的朗讀,並結合課下注釋,讓學生增強對附文大意的理解、體會。再者,訓練學生對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複述能力。)
2、解讀標題,複習“說”這種文體的特點。(大屏幕顯示)
3、展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
(二)先集體背誦《愛蓮說》,再初讀文本《馬說》。
(設計說明:通過學生背誦《愛蓮說》,一方面鞏固、加深記憶背誦成果;另一方面又能讓學生對《馬說》的全文內容有初步的認識,去除陌生休狀態,是對文本探究前的熱身。)
(三)再讀課文,讀出文意
1、學生自讀,讀准字音,讀通文意。
學生自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手頭的工具書解決閱讀中遇到的生字詞,並能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它們在文中的意義;標出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在歸類整理的基礎上,在筆記或課文的空白處寫出你在閱讀中解決不了的問題。
2、然後就近交流,以解決你閱讀中的問題,大家都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並用通順、流暢的語言進行表述,以便向老師或全班同學尋求解答的方法。
3、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每個學生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本文的大致內容。
4、全班學生聆聽配樂朗誦,小聲跟讀、模仿,通過模仿糾正字音、句讀的錯誤,加深對本文內容的理解和認識。
5、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起示範作用,並由他們帶領全班同學朗讀課文。(課前可進行朗讀指導,特別是個別指導)
6、全班再齊讀,再次加深對文意的感知。(要求讀得通順,不讀破句。)
(四)研讀課文,能說出《馬說》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
1、通過提問,檢查學生在課前搜集有關韓愈生平經曆資料的情況,有意識地將搜集的資料引到本文的創作背景上。
2、全班同學共同分享搜集到的相關材料,教師加以解釋、引導,加深學生對作者當時創作背景的認識。
3、每一個學生自由朗讀全文(各自大聲朗讀,有情感地朗讀),並思考以下的問題(大屏幕顯示問題):
①文章開頭就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沒有遇見伯樂,千裏馬的命運會如何?
②千裏馬的才能爲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麽?
③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不知馬的?
(設計說明:朗讀是爲了讓學生有意識地融入對角色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仔細品讀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4、學生討論並交流結果,教師從旁點撥。
5、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讀准節奏、重音和語氣,要讀得響亮、沈穩、流暢。可采取以下方式來讀:個人朗讀,集體評議;小組內互讀、互評;朗讀挑戰賽(教師也可參與);男女生競讀。
(設計說明:采用多種形式的讀以及教師的參與,在于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可以在朗讀中增強文言語感,加深對作者心境的體會。)
(五)深入文本,讀出意趣
1、邊讀邊畫,畫出能傳達作者心境、情感的詞句,指出:
哪些詞句附著作者的情感?作者想要借伯樂和千裏馬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伯樂和千裏馬各指什麽?並說說你這樣推斷的理由。
(設計說明:本環節是教學的難點,但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寫作背景,體會作者通過本文所表達的見解。)
2、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
3、師生一起背誦課文,注意情感的把握,要求背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
(設計說明:此環節特別要引導學生仔細品讀“安求其能千裏也”“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等句子的不同語氣。)
(六)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說說你所知道的其他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大屏幕打出提示內容)
你還知道哪位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他寫下了什麽作品?作品什麽內容?如果你遇到不如意的事,你會怎麽辦?
(設計說明:此環節可以讓學生梳理這類作家作品的同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啓示。)
(七)本課小結,教師寄語
懷才不遇自古有之,人生不如意事也是十有八九,但幸福與苦難總是同在,當我們身處人生低谷時,千萬不要喪失信心與希望,學會珍惜一切,因爲磨難會讓我們變得更堅強、更有力。
希望每位同學通過磨煉,都能如願地成爲一匹千裏馬。策馬揚鞭,馬到成功。
(八)布置作業:
給韓愈寫一封信,撫慰他懷才不遇、憤懑不平的心情。
(設計說明:設計具體的、開放性的題目使學生有話可說,並有所得。)
板書設計:
马 说
韓愈
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痛惜)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 托物寓意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設計說明:我的板書力求直觀對稱,突出重難點,高度濃縮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