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首PPT課件是根据三年级语文课文《古诗三首》制作的一套PPT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将该课件拿来直接用于教学,也可以通过编辑整改后再使用,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小编提供了课件下載地址,还有教学设计,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

古詩三首PPT課件预览








古詩三首課文
《泊船瓜洲》
年代:宋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元日》
年代:宋作者: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登飛來峰》
年代:宋作者: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古詩三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識記本課“洛、榆、畔、帳”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讓學生通過誦讀來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和摯愛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彙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到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文化的美。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誦讀來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和摯愛的思想感情。
2、通過細讀,感悟“綠”字的妙用。
教學過程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約3分鍾)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到過長江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到長江北岸去好不好?
2、引出課題:今天,我們要遊覽的就是長江北岸的瓜洲。請同學們先讀一讀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吧!
3、引導學生提出學習目標
(1)把古詩讀懂,了解古詩的大意。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詩句的情感。
(3)有感情誦讀古詩
(4)能結合對《泊船瓜洲》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對《泊船瓜洲》的解讀,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變“要我做”爲“我要做”,把學習的“主權”和義務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內在的求知欲和動力。)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鍾)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約8分鍾)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要求其他同學學會傾聽。並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這節課,我學會了“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會寫本課“洛、榆、畔、帳”四個生字。
2、我會誦讀《泊船瓜洲》。
3、我知道“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當時王安石是怎麽推敲的。
4、我會解答課後的思考題。
5、我會說《泊船瓜洲》的大意。
(教師及時到學生之中指導展示)
設計意圖:求知離不開文字基礎,此環節意爲全體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差異,補缺補漏。紮實基礎知識。展示順序的確定,即做到了扶差的作用,又調動了全體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關鍵爲每位學生都要動起來,投入學習。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或全班)(此環節有時可與“創造性展示”合爲一體)
1、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我知道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2、從重點詞句中體會情感,感受用詞的推敲。
生1:“到”
生2:“入”
生3:“吹”
生4:“滿”
生5:“來”
生6:“戲”
生7:用“綠:最好。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綠色,讓作者明顯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从“一水间”“数重山” 体会那种离家近情更却的感受。
3、學生展示誦讀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的感悟,展示對詩的個性理解,然後通過自己不同的誦讀方式,加深對詩的體會,力求每位學生善傾聽,能質疑,能展示,善解疑。
(三)創作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誦讀
2、小組展示自己收集的詩
2、小組展示自己仿寫的詩
4、小組展示自己創作的詩
5、畫一畫展示詩中意境。
(小組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
設計意圖:所有的學習目的,就是運用和再創造,此環節爲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又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激發知識沖突(適時進行)(約5分鍾)
1、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它僅僅是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麽呢?
2、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麽說什麽。
設計意圖:沒有矛盾就沒有創新,學生只有在不斷的知識沖突才能促進對文本知識和自己內在的知識的沖突,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鏈,才能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
四、知識拓展延伸(約2分鍾)
1、收集有關王安石的詩
2、把《泊船瓜洲》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設計意圖:能否觸動學生把課內的學習延伸到課外的學習,是一位教師真正的魅力所在,是一節精彩課堂的催化劑,因爲,學生喜歡你這位教師,你的課,學生不由自主地爲今後自己課堂的再次展示作准備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約3分鍾)
1、談話導入: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裏呢?那麽,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的思鄉之情呢?
2、引出課題:我們今天要學習《秋思》和《長相思》
(1)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現什麽?
(2)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麽? 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到過長江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到長江北岸去好不好?
3、引導學生提出學習目標:
(1)把古詩讀懂,了解古詩的大意。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詩句的情感。
(3)有感情誦讀古詩
(4)能結合對《秋思》和《長相思》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對《秋思》和《長相思》的解讀,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變“要我做”爲“我要做”,把學習的“主權”和義務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內在的求知欲和動力。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鍾)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約8分鍾)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要求其他同學學會傾聽。並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我會誦讀《秋思》和《長相思》。
2、我會解答課後的思考題。
3、我會說《秋思》和《長相思》的大意。
(教師及時到學生之中指導展示)
設計意圖:求知離不開文字基礎,此環節意爲全體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差異,補缺補漏。紮實基礎知識。展示順序的確定,即做到了扶差的作用,又調動了全體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關鍵爲每位學生都要動起來,投入學習。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或全班)(此環節有時可與“創造性展示”合爲一體)
1、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我知道《秋思》和《長相思》這兩首詩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2、抓關鍵字或詩句來體會。
3、學生展示誦讀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的感悟,展示對詩的個性理解,然後通過自己不同的誦讀方式,加深對詩的體會,力求每位學生善傾聽,能質疑,能展示,善解疑。
(三)創作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誦讀
2、小組展示自己收集的詩
2、小組展示自己仿寫的詩
4、小組展示自己創作的詩
(小組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
設計意圖:所有的學習目的,就是運用和再創造,此環節爲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又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激發知識沖突(適時進行)(約5分鍾)
1、讀一讀第今天學習的三首古詩詞,想一想這三首古詩有什麽共同點,(都表達了濃濃的思鄉之情),但是詩人在表達方法上各有千秋,比較一下這三首古詩詞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麽不同的地方。
2、你還知道那些古詩詞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之情?課後收集一些讀或背誦給同學聽,比較一下這些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麽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沒有矛盾就沒有創新,學生只有在不斷的知識沖突才能促進對文本知識和自己內在的知識的沖突,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鏈,才能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
四、知識拓展延伸(約2分鍾)
1、積累摘抄課外的思鄉的詩詞。
2、學生仿寫思鄉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