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ppt课件是为语文教师制作的ppt教学课件,该课件完全与语文课本内容同步,可以直接拿来用于教学,如果想修改,也是可以的,下载之后支持自由编辑和修改,使它更符合自己的教学习惯,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的朋友赶紧来欧普軟件园下载使用吧!

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1.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裏)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過呢"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3.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借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5.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8.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爲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爲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9.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後(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論語十則ppt課件預覽








論語十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曆史上的地位。
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識,能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含義及一些虛詞的用法。
3、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運用于實踐的意
識。
4、汲取課文的語言精華和思想內涵,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
養。
教學重點:
1、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識,能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含義及一些虛詞的用法。
2、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運用于實踐的意
識。
教學難點:
1、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運用于實踐的意
識。
2、汲取課文的語言精華和思想內涵,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
養。
教學時授:
兩課時
第一節
一、導入:
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如今在聯合國總部裏懸挂著從《論語》中摘錄的名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說明不論是古代還是當今世界,《論語》在治理天下方面還用得著。治理天下如此,治理一國,一省,甚至一校,一家也是如此。可見《論語》是不可不讀了。
二、孔子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大部分時間用于聚徒講學,也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終不見用。回到魯國後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獻,晚年整理“六經”(《詩》《書》《易》《禮》《樂》《春秋》)。
三、關于《論語》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人們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合稱爲“四書”。成爲封建時代讀書人的必讀書。
四、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原文:
五、疏通課文
1、學生質疑、釋疑,教師把關。
2、教師檢查重要詞句的掌握。
第二節
一、導入:
1988年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發表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
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那么,孔子究竟以什么样的智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呢?
二、品讀感悟課文:
第一則:
這一則體現出了孔子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孔子認爲:一個有道德的人,不應當過多地講究自己的飲食與居處;不應過多地追求物質享受;而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質方面。
感悟:“物質的追求可讓你富足一時,精神的追求卻讓你充實一生。”
第二則:
这一则写出了孔子的早立志与好学。孔子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并且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想,然后坚持不懈地努力,终有所成。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就是讲孔子勤奋读书的。
感悟:“終身學習,便成天才”
第三則:
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可当代社会偏偏就有很多人做不到。
感悟:“實事求是才是學習的正確態度。”
第四則:
可见孔子的博爱精神。孔子希望“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養。”
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五則:
孔子的樂學精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陶淵明也曾“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喜歡讀書便會甘之如饴;不喜歡讀書,便味同嚼蠟。博學如孔子他們正是因爲樂讀書,才會一生勤學不倦。
感悟:“把學習當作一件幸福的事吧,你愛書,書也會愛你。”
第六則:
他認爲智者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性情好動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樣。仁者仁慈寬容而不容易沖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穩重。
感悟:“知者善行若水,海納百川;仁者厚德如山,容載萬物。”
第七則:
孔子的“安貧樂道”。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孔子認爲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沒有關系,但同內心有關。而且孔子也認爲不符合道德的榮華富貴他是不會接受的。
感悟: “自由的心灵不能被物质所困。”
第八則:
孔子的坦蕩胸懷。他認爲君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天知命,坦蕩自得。小人患得患失,斤斤計較,所以局促不安。
感悟:“胸懷四海才能心寬天下”
第十則:
孔子的清心寡欲。沈迷美色、爭強好鬥、貪得無厭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誘惑,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或者自身欲望太強,就可能陷入欲望的沼澤,無法掙脫,愈陷愈深而無法自拔。
感悟:欲望是個深深的泥潭,在它面前,請停住你的腳步!
三、孔子之後哪些這樣的仁者?
1、孟子:把這種仁發展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是
一種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
3、周恩來:“生爲國家,死爲人民的耿耿忠心
4、飛人博爾特:奧運奪金後送了一只簽名的足球給來自四川地震災區的小
女孩。博爾特還給中國紅十字會捐獻善款5萬美元。這更是一種跨越國界的愛。
5、高耀潔:中國“民間防艾第一人”,艾滋病患者一般人不敢接觸,可她以淵博的知識、理性的思考驅散了人們的偏見和恐懼,以母親的慈愛、無私的熱情溫暖著他們的無助和冰冷。
6、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叢飛”。他把無私的愛給了失學兒童。
7、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林秀贞 ,她是一位农妇,但是她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養。